怎么看待现阶段中国企业里的996现象?让我们从历史的长河里寻求答案。
就如马克思曾揭露批判的,早期资本主义和企业主们就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在他们的血汗工厂里,雇用童工、超强度工作司空见惯。当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家欧文,在自己的企业里将童工的工时减少到每天“仅仅”11个小时,就被那时的人们普遍视为是一种令人惊诧且颇具颠覆性的举动。而同期的英国,就在这工业革命的狂飙突进中,从僻远岛国一跃成为日不落帝国,派几艘炮舰就可以轰开中国的大门。
英国之后的霸主是美国。在美国19世纪的崛起阶段,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曾说:“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当时的工厂之残酷可见一斑。
如今,21世纪的欧美早已是文明富裕的发达地区,996在这些*已是天方夜谭,除了很少加班,很多企业还普遍有上午10点和下午3点的两次茶点休息,公司提供咖啡、甜甜圈和丹麦卷……是不是很羡慕?但我们终究应记得,在今日闲适生活的背后,他们的祖辈曾付出过远比996更多的血汗。
其实,没有什么神秘深奥的道理,现实就是这么简单又残酷:你不比别人付出更多,你不挥洒更多的汗水来奋斗,那你凭什么追上别人、超过别人?
日本的NHK电视台曾追踪拍摄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在非洲开拓市场的情况。在它们的镜头里,中国的工程师一下飞机就驾越野车赶往工地,穿着皮鞋就直接登上通信铁塔解决问题,中午吃饭时员工们拿着饭盆蹲着吃,就像陕北老农一样——记者问他们的情况,原来这些像民工一样的人都是国内985名校毕业的高材生。而同期,法国的工程师来非洲施工要住五*酒店,可这里五*酒店的价格比巴黎还要昂贵。
996当然不是什么成功的秘诀和真理,它体现的只是我们的父辈和我们这一代人在中国崛起这一阶段的奋斗精神。
我也不喜欢996,我更不想我的孩子们以后还要996。那么,我们这一代:
继续奋斗吧!
返回顶部